原标题:两千年前一次胎死腹中的土地改革(汉书拾遗25)李大嘴大嘴读史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顽疾,经常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。那时,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地主、大官僚手中,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,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。到这个时候,这个朝代基本上就是秋天的蚂蚱——蹦跶不了几天了。历史上各朝各代,统治者们从维持江山社稷的角度对此做过很多次的努力,唐初的均田制、宋朝的王安石变法、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、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,都是为了解决或者缓解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政策而出台的政策。大嘴从《汉书》中发现,早在绥和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7年,就存在着一项有实际性条文的土地改革措施。那时候,西汉王朝刚刚完成交接班,汉成帝去世,汉哀帝继位。当时,历经了西汉前期、中期的自由发展,土地兼并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,“豪富吏民訾数巨万,而贫弱愈困”,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要么依附豪强地主,忍受着“收太半之赋”的残酷剥削,要么沦为奴隶,过着“与牛马同栏”的悲惨生活。更别说,汉哀帝时期是西汉王朝人口达到最高峰的时期,人口多了,自然土地就不够了。汉哀帝这个帝号听上去就不咋地,但汉哀帝刚刚坐上皇位的时候,还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皇帝,希望改变现状,强盛国家。在太傅师丹的建议下,由丞相孔光、大司空何武草拟的土地改革方案就此出炉。这份土地改革方案以“限田限奴”为核心,试图扭转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。据《汉书·食货志》,这份方案主要的条文有:诸侯王、列侯、公主、吏民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;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为限,列侯、公主一百人,吏民三十人;商人不得占有土地,不许做官,超过以上限量的,田蓄奴婢一侓没收入官。事实上,限田思想不是什么新东西。史料上最早出现“限田”思想还要追溯到汉武帝时期,当时,董仲舒根据孔子的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的理论,提出了限田。不过,一方面,董仲舒只是指明了一个方向,并没有实际可操作的措施。另一方面,汉朝初期,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严重,还有不少荒废的土地,所以,汉武帝并没有给予重视。再往前看,从张家山出土的汉简《二年律令》中,我们可以知道,早在汉文帝时期,在普遍授田制被废止的同时,就已经有了限田的有关内容,只是在执行上没有被重视罢了。平心而论,“孔光何武版”的“限田令”是一份有明显“救急”色彩的改革方案,对官僚地主阶层已经很优待了,偏向性十分明显。但就是这样,这份方案依然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,王公大臣、豪强地主私下串联、攻守同盟,纷纷跳出来反对。其中,吵得最凶的就是丁、傅两家外戚,丁家是汉哀帝的妈妈家,傅家是汉哀帝的奶奶家。汉哀帝这时才发现,作为皇帝,自己并不能对国家政策做主,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奶奶傅太后,对政策的影响力更大。如果没有奶奶的支持,汉哀帝想自行其是,基本上没有可能。于是,汉哀帝一道诏书“且须后”,看看再说吧。“孔光何武版”的“限田令”胎死腹中。汉哀帝之后又在其他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,屡屡碰壁之后,豪情壮志消磨殆尽,转而纵情声色,在遇到小鲜肉董贤之后,更是变成了一枚“弯男”。汉哀帝曾经一次性赏赐了两千顷土地给自己的爱人董贤,“限田令”彻底成为一张废纸。至于三位改革的倡导者,命运不一。太傅师丹因为得罪了实际操纵朝廷大权的傅太后,不久后,被降了爵位,又被免为庶人,闲居乡里,一直到临死前才恢复爵位。丞相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孙,后来也被傅太后指使亲信诋毁,被罢免还乡。何武没有立刻遭到清算,在宦海几经沉浮,最后被王莽陷害,自杀。西汉王朝也错失了扭转颓势、延续寿命的最后机会,可以掰着手指头计算灭亡的日子了。
两千年前一次胎死腹中的土地改革(汉书拾遗25) - YouTube | |
0 Likes | 0 Dislikes |
43 views views | 3,434 followers |
People & Blogs | Upload TimePublished on 13 Feb 2018 |
Không có nhận xét nào:
Đăng nhận xét